初見潘老師,感覺是一位很嚴肅的學者,挺直的腰桿,整齊的裝束,頗有種不怒自威的感覺,讓我多少有點緊張。經過短暫的接觸之后,他謙和的態度和風趣的談吐,打消了我先前的全部緊張和顧慮。由于時間倉促,對潘老師的采訪安排在一家餐廳,雖然采訪時間只有短暫的一中午,但是潘老師寥寥數語還是令人感悟頗多。
因為熱愛,所以專注
問及潘老師是因為什么選擇做室內設計師,潘老師會心一笑:說起來當初選擇這個行業,是一件挺偶然的事情。自己從小喜歡繪畫,大學的時候學習了設計專業,畢業后很多同學轉行去了其他行業,現在事業也都有了不錯的發展,而我則去了一家工裝設計公司做了見習設計師,期間還曾受聘做過大學的講師。一直到現在回到鄭州,加入東易日盛,不知不覺都已經在這個行業里走過十六年了。
不只是設計,所有的行業寶貴的,莫過于“初心”二字,一個人的設計做成什么樣子,跟他做設計的初心是息息相關的。是為了展示自我還是養家糊口,還是把設計當做一個事業來做,產出的作品肯定有天壤之別。傾心于此,心無旁騖,才能有所突破。另外,對原創性的注重也很關鍵,套用與復制的作品,是無法體現一個設計師的價值。
作品就是設計師的第二語言
“您覺得這家餐廳的設計怎么樣?”也許是出于設計師的天性,潘老師看起來對這家餐廳的裝潢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聽到我問起問題,就開心地聊起了對餐廳的一些見解。“做餐廳的設計不能太執拗于造型的塑造,要從感覺這個點入手,抓住就餐氛圍的營造,感同身受,才能做好設計,也能更好地讓設計落地。”
潘老師并不是那種充滿表達欲望的人,相反,對于自己目前的成就與獲得的各類獎項并不多提,他更希望大家在意的是他的作品,而不是他本人。“終決定一個設計師地位的,不是虛名,而是作品。脫離了作品去談論一個設計師,無異于架空人來討論歷史,沒有任何意義。”
總結起來就是兩個字——適合。適合于客戶的,能夠滿足客戶需要的,才算是好作品。單純地追求視覺效果和個人情懷都是不全面的。設計師很滿意,卻讓客戶很煩惱,無論如何都稱不上是一種成功。
首先,的設計師要有傾聽的能力,能夠認真聽取客戶的意見,了解客戶的感受。其次,設計師要學會觀察,要能夠洞察客戶的內心想法,有些客戶可能不善于表達,也可能對于設計上的概念不夠清晰,這就需要設計師有一定的觀察能力。其次就是堅持,當客戶陷入思維誤區,或者有不切實際的構想的時候,設計師要有自己的判斷,要去說服客戶,引導客戶對美學的思考,不要讓自己的設計流于媚俗,失去生命。,也是重要的,就是豐富的知識儲備,設計師不能只懂設計,文學,哲學,心理學,社會知識的方方面面都應該有所涉獵,要學會用細膩的內心感知一切,才能創造出令人滿意的作品。
生活之美,在于未知
從事一個自己所熱愛的行業,其實是每個人都向往的事,自然是開心的,而且目前我所在的公司,也是鄭州家裝行業的龍頭企業,無論是當下的發展還是未來的前景都挺好的。至于壓力,說沒有肯定不可能,我這個年紀的設計師,幾乎都會被一種無形的壓力所困擾,一方面是個人的能力需要提升,需要不斷地去學習進步,另一方面是來自于后輩的壓力,有著越來越多有才華的年輕人進入設計行業,雖然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但也為我們這些在設計行業摸爬滾打很多年的“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一個在生活的迷霧中,不斷探索與發現,努力前行的人吧。不管是事業還是生活,即使經歷再多,總還是有太多的未知等待著了解,我們所能做的,就是保持一個求知者的心態,讓自己不至迷失。
潘老師對設計的專注精神,對行業發展的敏銳嗅覺都很值得我們學習。正如潘老師所說,對于一個設計師來說,作品就是他的獨白,我們期待能夠在潘老師以后的作品中,看到更多的美麗,讀出更多的處世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