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設計師期間,設計師提出來一個觀點:“設計就是生活,用心生活,做有溫度的設計”,這應該是所有設計從業者的初衷。
當時為什么選擇室內設計這個行業呢?您做設計師的初衷是什么呢?
室內設計是集藝術,品味,修養于一身的行業,其工作是不斷地創新,不同的想法不停地碰撞的變化的行業,同時他也是有人情味的事業,他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他需要不斷地挖掘人深層的吶喊,
做設計師的初衷是和從小一直喜歡繪畫分不開的,同時室內設計又是不可重復不斷創新的事業,同時會不斷促使著我感受不同的新鮮事物與不同的文化,這樣的人生何其精彩。
您心中理想的家是什么樣子的?
家的概念的形成影響的莫過于家人,我父母給了我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他們熱愛生活,享受生活,對生活有一種追求與品質的要求,對我的影響很大。我的妻子,每到周末她便會打開電視(雖然也不怎么看,但這個過程對于她來說是對家這個概念一種元素),仔細收拾著家里的每一個角落。就像一個收藏家拿起自己心愛的寶貝,而我在旁邊,無形中有她在旁邊收拾的地方,家的感覺也就更濃厚。對生活感悟的越是深刻,越能做出有溫度有質感的設計,因此有家人或相關物品元素的集合就是我心中理想的家。
您一直秉持的什么樣的設計理念?在您看來,“好設計”有什么樣的評判標準?
設計的根本就是設計生活,設計師就像私人定制電影中幫助不同的人完成不同的夢想。要做到這點就需要真切的了解業主的生活及細節,同時自己也要懂生活,會享受;去挖掘業主潛意識中根本的訴求,也許他自己都不了解,然后再利用大自然中賦予我們的視覺感受,這種感受當然有多種,風格只是具象傳達的一種形式,是不可言傳的。就像藝術品一樣,所傳達出的感覺是的。將兩者結合才是合適和恰當的設計。他不一定是美的,但一定是業主自己獨有的,業主看到是會有觸動,就像一個物件伴隨著你,他有和你一起的故事,只有你們彼此訴說;一回到家,一看到他或那種感覺,內心一股暖流充斥全身,我認為好的設計和電影、小說、音樂、藝術品是一樣,是否能把你帶走,換句話說就是代入感,他的呈現是否會讓你身臨其境有感同身受,并帶給你一種情感,或溫暖或大氣或時尚或靜心。無論是哪一種,我經常會和我愛人講,我聽了一場交響樂或是一部電影,他把我帶走了,只要是你想要的并且觸動了你,那就是好的設計。
您家里的設計具有哪些個人特征?
我自己的家就是家的感覺,這感覺是一句廢話。家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是不同的,他跟小時候的生活環境 父母
自己的教育背景以及生活經歷是息息相關的,這些不是一種簡單的中式
歐式等這類簡單的名詞所能簡單概括的,在不同的年齡段對家的概念也是大相徑庭的。我的家具有鮮明的個人色彩,比如小時候喜歡的樂高玩具,它承載著我兒時諸多的回憶,只要看到它就會讓我有種你溫暖的感覺,因此我會把這些玩具用設計的手法把他們拆解成一個個的設計元素以及色塊,重新進行藝術的構成與二度創作;比如我從小就喜歡繪畫,繪畫也一直伴隨著我。這個元素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家里有一面墻鋪上了油畫布,上面不做任何的東西,讓我有無限的想象和創作的沖動。也許哪我就拿起筆會在上面畫點什么也說不定,就看設計的東西對你是否有影響有觸動了。
用一個詞來評價下您這么多年的設計經歷。
這么多年來的設計經歷讓我感悟很多,讓我的認識也不斷地在變化前進。每一個項目拿到手上,我會做大量的準備工作,閱讀大量的資料,再加上平時的積累,總希望做出一些新的不同于以往的作品。基于這樣的想法,督促著我一直不停地學習。不同的階段會帶給我不同的感悟,對待設計的看法也會發生改變,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是充實吧。
您個人在設計上什么新的計劃?
除了不斷的學習的同時,更多的是增加不同的感受,體驗不同的感受才能做出不一樣感覺得作品,感受是內核;他是設計的核心,沒有切身的感受是做不出相應感覺得作品的,需要更多的走出去,感受不同的人文與環境,感受更多的大自然,就像寫小說一樣,沒有親身經歷是無法寫出撼動人心的作品的。
日常會關注哪些方面的信息?如果不做設計會選擇什么行業呢?
設計師是一個大雜家,除了自己相關行業的信息外,也會關注像音樂 文學 電影
攝影等等,這些和設計都是一樣的,不過表達感受的表達方式不同。如果以后有條件的話我想拍一部電影,這種表達形式更直接,觸動也會更加的立體,從聲音畫面多維度的表達語言,在表達語言上會更加暢快。(來源:設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