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設計趨向簡約化,所指的是一種知識上的簡約。一個重質的高文化哲理,跟禪的理念相同。這就是讓我們在科技資訊過剩的環境內,提供一個純真有我的空間,供自我僻靜思想。把以往的設計主義、信念及理性推論當作工具,簡單地從基礎去尋找,冥想才是直覺。設計及品味是不需要依附在名利上的,簡約空間的靈氣本來就需要設計師及觀者的領悟力,“極度簡陋”或“豐裕”只是一線之差
【設計本】
:各位親愛的網友大家好!每一設計師都有著一個艱難的開始,一路走來迎接的會是輝煌的創新。來到我們演播廳的是我們的廈門晶森裝飾設計公司創始人—李文先生,下面我們就和李總一起來一次
“海峽兩岸設計文化”的交流.
【李文】 :非常感謝設計本對我的支持,給我這么好的機會,讓我有機會跟這么多的網友們一起探討設計,是小年之夜,在這里就給大家先拜一個早年了。
【設計本】
:初識李總,感覺他是一個飽經滄桑的生意人,細細跟他交談一番后,才體會到了他另一面,那是一種對設計的執著,李總你能概述下你的設計生涯嗎?這么多年的設計與創業給你的體會是什么呢?在這些年的探索過程中感受深的又是什么?
【李文】 :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提供更好的環境給人生活、工作,
如果人家都不接受你的設計,試問你的目的達到了?接受設計是前提的條件……個人覺得沒有永恒的設計,只有入時的設計方案。
我們的環境需要設計意識,我們的生活也需要設計美化。設計是對問題的回答,具有功能性,可理解性,可再生性,可用性,設計應以反映人性為根本,考慮環境因素演化出設計的合理性和理性化思維,切入人性的功能美,當一個設計達到功能的完美時,這便是一個成功的設計作品。設計的境界應該是社會功能性的無限接近,設計體現的是功能的完美,
設計是社會化普通的藝術。在長期、大量設計實踐提煉出來的一種思維習慣—— 設計思維習慣,設計理念體現在作品中就是設計風格。以室內設計為例,
對于色彩、造型、空間、材料、設備等等設計元素的運用和構造,往往都會有自己習慣性的取舍,而當這種個人“取舍”的習慣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稱之為設計理念。
我想設計理念應該具有階段性和不可知性,之所以具有階段性,
隨著個人設計經歷和生活閱歷的成長,其設計思維習慣也會隨著時間推移而發生改變,從而引起設計理念和設計風格的相應改變。既然設計理念本質上是一種思維習慣,那就算是自己本人也很難對其進行量化或概括,事實上也沒有必要將設計理念書面化、公式化。
【設計本】
:臺灣自古就是中華大地的兒女,身為臺灣的設計師,你對臺外本土設計有何看法?較之與大陸,差異又在何處?大陸的設計師們還欠缺哪些不足之處?
【李文】
:富而好禮,這是我對臺灣設計文化的評語,設計人在走過二十多年的空間歷煉,許多大環境下的業主相對的也感受到對空間互動的成長,設計不再是空間材料的堆積,設計是對生活的體驗,設計人更加珍惜對空間設計的使命感,所以設計不是單一方面的成長,更是雙方互動的表現,大陸設計師缺少的是時間,要用短時間學習互動是很困難的,同樣的要在短時間將大環境的消費者提升也是很困難的,大家用平常心看設計,多分享設計這樣就能一起成長,當然我們也有缺點,缺的是環境,缺的是市場,大陸市場是比臺灣大多的。好好規劃自己的路,不要跟著感覺走!根據個人的理想決策安排,希望活得樂觀一些,爽朗一些。那么,就需要慎重安排自己的軌跡。從哪個行業入手,逐漸對該行業深入了解,不要頻繁跳槽,特別是不要為了一點工資而轉移陣地,從長遠看,這點錢根本不算什么,當你對一個行業有那么幾年的體會,以后錢根本不是問題。頻繁地動蕩不是上策,你對哪個行業都沒有摸透,永遠是新手!
簡單的述說下:要具備專業技能:
3D、CAD、宣圖軟件.懂基本的辦公軟件。要鍛煉自己的溝通能力,再好的設計也要通過嘴去說服別人,讓別人接受。要了解家裝建材行業,你才能了解市場、了解建材、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個人形象需注重.
【設計本】
:看你的資料,你比較擅長于豪宅的設計,多年的豪宅設計經驗,也總結出了一些自己的心得,能否講講你在豪宅設計方面的一些經驗嗎?在一些后期配飾上,如何去搭配呢?
【李文】 :在我做設計來;我想說做任何室內的設計風格.后期配飾的搭配
.主要理解它的形式與功能。物理功能,室內物理結構通過科學方法的處理所獲得的正面效果,正確的空間結構和完善的設備條件,即為室內物理功能的主要因素。
生理功能,主要指人在不同的空間中不同的生活,人體生理方面的需要,例如:室內通風的要求,溫度的要求,照明的要求,以及空間的高度家具的高低大小尺寸等等,都應按照人體的生理要求而設計。在建筑設計中特有“人體工程學”即是研究各類人群的生理特點,為滿足其需要而設計。
心理功能,主要室內的特質結構,通過科學手段處理以后,對于人的精神方面亦須造成積極的效果。心理功能一方面將建筑空間環境打造成良好舒適的感覺,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在形式的優美,如符合建筑類型不同而所期望的環境氣氛給予人的精神感受。
三者功能對室內設計的影響,并不是孤立的,在設計過程中,“主”、“次”、“取”、“捨”也是互動的。
【設計本】
:“保護就是一種破壞,進化論就是一種反進化論”。現在都提倡和諧,環保與文化三者關系,而環保設計是目前的主流,你是如何看待環保設計的?在新型環保材料的使用上,你是否會更加的注重?
【李文】
:目前中國已經開始日漸注重自然生態的美學了;開始嘗試將自然美學引入室內設計;呈現不刻意的雕琢空間景觀。同時地球環保觀念,正積極的推動生態與環保觀念。并透過科技技術的改變與進步,探討適合人類居住的環境。倡導和諧,環保與文化已是當代的重要話題。我們擁有的并不是祖先留下的;而是向子孫所借取;做為設計師在設計的時候更重要是思考環保與生活話的可能.
我不敢用新材料.我怕材料不環保,我怕木材粘結不好.我覺材料越原始越好,木頭、石材、混凝土、鋼、玻璃,這幾個材料先用好,然后去研究新材料的技術指標.估計人造石總有要取代天然石的,但我還是盡量用一些比較本質的材料.你們研究的不是材料,當然該用什么就用什么
. 作為一個設計人員 應該引導著顧客的去接受一些新鮮的東西.
【設計本】
:近好像比較流行混搭形式的設計,在原有的某種風格中,參差另外一種風格,兩者互相呼應。可是有些設計師卻東施效顰,沒有領悟到其中的精髓,失去了混搭的韻味。你是如何看待這樣問題?在運用混搭設計的時候,需要注意那些小問題呢?
【李文】 :多元化,室內環境藝術進入 90
年代以來建筑流派繁多,表現派、自然主義、高技派、解構主義、后現代主義、文脈主義等,分不清的大大小小流派,再加上各種不同的風格層出不窮。
當今信息交流日益擴大,各種觀念的互相吸收兼容,不界定性的界線模糊。一個室內設計可能吸收不止一個流派。很難分辯。多文化建筑環境藝術審美觀,離不開多元化“文化”這一肥沃的土壤。是經濟形態、社會意識形態,多元化的反映。也是時代生活的反映。
個性化,個性化是千篇一律的對立面,有個性才有差異,有差異才有多元化,追求個性勝過追求“風格”,因為追求個性才有創造含意。建筑藝術是建筑技術與藝術的結合,還須藝術處理,(并非純裝飾)“技術美”并未摧毀或取代傳統的建筑美感。古典的形式美的原則,經過改造和轉化仍然發揮作。
多元不定的美,“非合諧”的統一受到重視,以模糊不定的光、色形。反映其深層次的美。以“含混”對“分明”,以“兼容”對“統一”中的變異,以表現其新意。
次混搭風格沒有明確的界定,卻不意味著空間裝飾因此可以沒有章法和條理。
混搭只是一種整合元素的手段只是一種為了空間設計的整體性而服務的。在設計的表現上混搭更多的是一種折中的搭配。是滿足各種功能和各種需求的手段。是調節各種生活設備解決不同空間的方法。在空間裝飾上,整合各種設計元素的介質,現在的室內設計中裝飾風格沒有純粹的界定。都只是復制一種裝飾元素空間中有太多的民族元素和傳統精神。對外來的東西也都只是一種形式上的模仿造型上的復制
,而空間精神和生活習慣還是具有東方人的情節。空間的靈魂還是在中庸的精神里存在。但是社會在進步人們的物質水平和精神水平也在不斷的發展。生活上對空間功能的要求也就有了更高的追求。而也只有在解決了人門的基本生活功能的基礎上,才可能有精神上的追求。現代生活基礎是在電器化,在電子設備的時代如何讓空間有人的關懷和精神上的安撫也是設計考慮的。如何讓空間的靈魂具有人的氣質?在水泥盒子建筑中刻上人的記憶刻上家的歷史,而不是有豪華的裝修有純粹的裝飾風格而沒有人的痕跡。
混搭看似漫不經心,實則出奇制勝。要想輕松混搭成功,一定先要做好功課。要混搭一個空間雖然需要多種元素共存,但是不代表亂搭一氣,混搭是否成功,關鍵還是要確定一個“基調”,以這種風格為主線,其他風格做點綴,分出有輕有重,有主有次。
【設計本】
:2006年你把廣州作為自己向大陸設計進軍的站,你對廣州的設計是如何看待的?而現在又把公司遷居至廈門,成立晶森設計公司,廣州與廈門的設計水準有何不同?怎么會想到把廈門作為一個新的起點基地呢?
【李文】
:廣州的設計環境比臺灣大很多,競爭及地域的關系我個人選擇了廈門,當然也是因為距離臺灣近,做為兩岸間的橋梁。室內設計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廈門的設計環境在不斷的改變,也吸引更多杰出的人才進來體會廈門當地的自然與人文條件
,民族特性、生活方式、文化潮流、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和氣候物產等因素.我發現這里跟臺灣相近點特多,也是我選擇這的關系。
【設計本】
:現在設計界都在盛傳這樣的一話題:以后的室內設計可能會慢慢細分了,可能專門做洗手間或者是廚房的設計師都會出現,您同意這種觀點嗎?你自己以后會傾向那一類的專業設計師呢?
【李文】 :這種觀點我同意;也許以后會更多的專業設計師,把分工合作的方法更加落實.
就像醫生將人體細分為內外科然后再分深入些,這都是為求更專業的服務,當然免不了有許多統包的,就是他會說他每一樣都會,我相信這也是整合,設計師他不是都會全能的,他扮演的是統合,但是細分還是有各個專精設計師,也許到時名稱也會改變
我的傾向會希望做為一個空間分析師,把客戶的空間做分析給他見議,如果可以我要先跟他的生活緊密了解一番,看看他喜歡的是啥,然后再為他量身打造
【設計本】
:現在很多的房地產都會先找設計師先做出樣板房來讓業主觀賞,我有看過你做的一期樣板房案例解析,看出你對樣板房設計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那你在做樣板房的設計時如何切入主題?在一些細節的把握怎樣去斟酌?
【李文】
:的設計趨向簡約化,所指的是一種知識上的簡約。一個重質的高文化哲理,跟禪的理念相同。這就是讓我們在科技資訊過剩的環境內,提供一個純真有我的空間,供自我僻靜思想。把以往的設計主義、信念及理性推論當作工具,簡單地從基礎去尋找,冥想才是直覺。設計及品味是不需要依附在名利上的,簡約空間的靈氣本來就需要設計師及觀者的領悟力,“極度簡陋”或“豐裕”只是一線之差
【設計本】
:我覺得我們做設計師有很多自己很理想化的想法,比如說堅持我自己的想法、堅持我自己的個性。但是這種理想跟你工程項目有沖突的時候您會怎么作?
【李文】
:年輕時我曾為了生活放棄了一些堅持,也許是一些經歷給我帶來壓力的關系,但是慢慢的我會調整比例,也許我會開始選擇一些不錯的案子來挑戰自我,開始改變對空間的看法,這部分當然反映個人成長也反映時代的變遷。
【設計本】
:我們都知道在業界內,男女設計師比例有點失重,但是也有一些比較有實力的杰出女性設計師,你是怎樣看待女性設計師的?女性設計師在做設計的時候,那些地方是值得你們男同胞學習的呢?
【李文】
:在溝通解釋上是沒有什么差距的,比較于男性設計師,甚至有些優勢。很多領導是很威嚴難溝通的,關鍵是他不給你溝通機會,但往往對于女性是會多給些機會和溫和一些的,這在正常的各類業務交往中很普遍的現象。女設計師關鍵要有靈性和設計理念,不要像男設計師那樣權威和倔強。條條道路通羅馬說的就是這樣一個真諦,重要的是認識自己和找到發揮自己長處的辦法
現在中國國內來講 真正在搞設計的能有幾個人 多數人都是在抄,在模仿。
如果只在國內來說:女性確實在體力上不如男性,主要是有時需要熬很長時間的工作,但是其他的地方都沒什么不一樣的,不過我感覺女性其實對色彩的東西比較有特長,很多平面廣告都是女性比較有優勢,還有跟客戶接觸多的。不是設計師而是業務部的人,男女的差別主要在于思維結構的不同而已,所有有時候看到聽到的事情會從不同的層面去分析問題,所以得到的結論會不同
。
【設計本】
:失敗是在譜寫著一個成功的故事,成功是在締造一個奇跡的傳說。只有不斷的奮進,才會有那么輝煌的。非常感謝李總在百忙之中,來參加我們的節目,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們李總的公司越做越大,業績越來越好。同時也希望網友們為設計界的進步,共同努力。
(來源:設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