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網友稱裝修公司在裝修房屋使用新型材料“紙板”作為業主的室內門,裝修中多處使用“紙”做裝修材料。也有網友聲稱自己買的實木復合門內部填充物為蜂窩紙,與店員承諾不符,與老板交涉竟被告知“整個行業都這樣,這是木門行業的潛規則。”找協會交涉也無果而終。眼看婚期在即,這件事給原本快樂的心情蒙上了一層陰影。
精裝修房,卻柔弱如“紙”,雖然裝修公司一再狡辯:此“紙”非彼紙耶,乃新型材料“密度板”也!然而,動輒霉變、受潮,且價格十分便宜的事實告訴人們——那就是一張紙而已。購房者是傾其所有,甚至背負債務,花費數百萬元購買的“房”卻不,甚至低劣,這是一種變相的財產剝奪。
目前尚沒有統一的木門行業標準,木門行業魚龍混雜,全靠企業自覺。但是,一些企業家身上至今缺失“道德的血液”。倘若戳破裝修公司“質量門”那層“紙”,不難發現,目前裝修領域里的“質量門”魅影重重,問題多多;而裝修 “質量門”的頻發,也折射監管部門責任的缺失與監管方式的滯后。
當今,施工隊伍無資質,施工不按圖紙、標準和合同,使用劣質材料、以次充好等,都是裝修“大問題”。裝修用“紙”當材料,只是讓購房者在經濟上吃虧,若是用偽劣、超標建材裝修,影響的將是住戶的生命健康。
其實有關部門也是有必要反思一下。當下,相關裝飾裝修的法規政策并不少,只要相關行政部門加強行政監管,杜絕無資質施工隊伍,不合格不給予竣工驗收,何來“紙”裝修的房之類?
點對點、面對面地對裝修市場進行監管不可行,并不意味裝修市場病無藥可治。減少和杜絕諸多質量安全“病灶”,起碼從兩處下手:
一是大力培植第三方有資質的裝修檢測中介機構。裝修合格與否,購房者可以邀請第三方檢測,并給予“定論”,以此彌補監管部門掛一漏萬的市場監測。
二是加大懲戒力度。比如,出現嚴重質量問題,除了加大行政罰款、補償額度外,甚至可以降低或吊銷企業施工資質,以此威懾所有裝修公司遵紀守法,不敢心存僥幸,干昧良心的事。
木門市場必須嚴格把握質量關,誠信經營,對消費者負責,切勿以次充好。這樣才能夠獲得更大的市場,在經濟上也能夠有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