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建筑的結構體系主要有兩大類:一類為廣泛用于游牧民族的氈帳;另一類是都城及其他城市中的木結構建筑。
1.氈帳(蒙古包)
北方游牧民族早就使用氈帳,其頂穹窿狀,又稱“穹廬”。平民使用的一般氈帳為球形頂,頂部設圓形天窗采光和出煙,內壁交叉骨架,木條編制。外敷氈。直徑4-6m,高約一人,頂部環形木圈稱“套腦”,骨架外,除門與套腦外,全部包裹羊毛氈。帳內地面鋪氈,家具沿周邊布置,尺度低矮。
權貴使用的氈帳,稱“斡耳朵”。元代皇帝用的斡耳朵,直徑可達30m。蒙古人在城池和木結構宮殿之后,也未完全摒棄斡耳朵。《元史新編》:元代宮殿之外,別有帳立,名斡耳朵,帝帝皆然”。
大都大明殿為工字形。后殿中部面闊5間,左右各接狹屋,殿后凸出香閣3間,整個大殿平面實近土字形。大明殿計11間,比明清太和殿還大。大都延春官,是皇帝日常起居的場所,也有工字形殿,但前殿為2層之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