蠑螈是有尾兩棲動物,體形和蜥蜴相似,大多體色鮮明美麗,但是有毒。河鲀毒素是鲀魚類(俗稱河豚魚)及其它生物體內含有的一種生物堿,其分子式為C11H17O8N3,分子量為319,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蠑螈毒素和河鲀毒素的區別吧!
蠑螈毒素和河鲀毒素的區別
蠑螈極小的腺體里含有一種致命的細菌,并且能利用這種細菌產生一種毒素,這種毒素就是河豚毒素,并不只是相似,是完全一樣的分子結構。TTX是普遍存在的一種毒素,因為一些食物鏈頂端的生物大量富集,成為一種“生化武器”,由于以河鲀為典型攜帶者,故稱為河鲀毒素,當蠑螈受攻擊時,會立即分泌這種致命的神經毒素。
含有河鲀毒素的動物有哪些?
20世紀70年代晚期,人們已經確信蠑螈體內的毒素就是河豚毒素。自那時起,陸續發現含有這種劇毒的生物還有扁蟲、鸚嘴魚、海星、海洋線蟲、箭蟲、海鞘、神仙魚、扇蟹、以人工飼養的牡蠣為生的紐形動物蟲、梭尾螺以及其他腹足動物。另外,還有美國蟾基因缺趾蛙,這種蛙顏色斑駁,是一種熱帶“毒箭”蛙。近,人們又發現來自臺灣的3種喉盤魚體內也有河豚毒素。
河鲀毒素的毒性到底有多強?
1、河鲀毒素為氨基全氫喹唑啉型化合物,是自然界中所發現的毒性的神經毒素之一,曾一度被認為是自然界中毒性強的非蛋白類毒素。經腹腔注射對小鼠的LD50為8微克/千克,其毒性比氰化物還要高1250多倍,0.5毫克即可致人于死命。毒素對腸道有局部刺激作用,吸收后迅速作用于神經末梢和神經中樞,可高選擇性和高親和性地阻斷神經興奮膜上鈉離子通道,阻礙神經傳導,從而引起神經麻痹而致死亡。
2、河鲀毒素化學性質和熱性質均很穩定,鹽腌或日曬等一般烹調手段均不能使其破壞,只有在高溫加熱30分鐘以上或在堿性條件下才能被分解。220℃加熱20~60分鐘可使毒素全部破壞。中毒潛伏期很短,短至10~30分鐘,長至3~6小時發病。發病急,如果搶救不及時,中毒后快的10分鐘內死亡,遲4~6小時死亡,中毒后也缺乏有效的解救措施。毒素純品在醫藥方面用途廣泛,具有極高商業價值。
3、河鲀毒素國內外尚無解毒劑,一般采用綜合對癥治療措施,如早期服用1%硫酸銅100毫升催吐,用1:5000高錳酸鉀或0.2%活性炭懸浮液洗胃,靜脈注射高滲或等滲葡萄糖溶液,以促進毒素的盡快排泄,維持呼吸。莨菪類藥物包括阿托品、東莨菪堿、山莨菪堿、樟柳堿等大劑量應用對救治河豚魚類中毒有顯著效果,肌肉麻痹者可肌注1%鹽酸士的寧2毫升及維生素B2、B6去麻痹,咖啡因、山梗烷醇酮和硫代硫酸鈉與生理鹽水一起靜脈注射也有顯著療效,同時可采取補液等對癥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