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由于這兩家公司,行業對于家居軟件的關注度驟然提高。實際上,從1994年圓方軟件成立——也即尚品宅配的技術起源和前身,拉開了家居設計軟件商業化的序幕,到形成以上述兩家企業為代表、各類設計軟件群雄割據的局面,已經走過了25年。
的家居業,在技術進步和消費換代的雙重壓力之下,變化速度遠超過去三十年所有人的想象。而依托于家居產業的軟件行業經過了怎樣的發展階段,又將迎來怎樣的時代?被行業熱議的兩家明星企業三維家和酷家樂,又有著怎樣不同的未來?
行業初起:從云設計軟件的突破口,到前后端一體化的痛點解決
家居軟件一直是一個相當專業垂直且封閉的領域,由于行業的分散性特點,每家軟件企業的規模都不大,且相互之間兼容性不足。直到定制家居狂飆式的發展,苦于找不到出路的軟件企業終于迎來了黃金時代,這其中早的探路者是三維家。
2012年從圓方軟件出來后,蔡志森和徐明華、肖永創、黎保生四人共同創立了三維家,開始的目標是希望打通家具企業后端制造的信息化難題。但彼時的家居業尚未到解決這一痛點的時刻,因此做得非常辛苦。好在經過幾年的嘗試,三維家終于找到了服務于定制企業的3D云設計這個巨大的藍海市場,隨后各類企業開始進入并百花齊放。
如今,云設計軟件在全屋定制行業已經得到基本普及,但它作為營銷工具的作用始終受制于“所見非所得”的制約。也就是效果圖和真實產品并不能對應,且從效果圖到下單、拆單、生產,還需要一系列復雜的轉換。
,定制家居已經走到后半程,效率決定生死,從設計到生產的效率就是其中關鍵一環。對終端門店來說,從下單到安裝從原來的45天壓縮到15天,就是市場白刃戰的有利武器,“設計生產一體化”已經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兒至于它是通過一套軟件還是多個軟件對接來實現,只是發展階段的差別。實際上已經有案例證明,通過同一套軟件實現前端設計與后端的對接,效率更高、出錯更少。例如,櫥柜通過和三維家合作打通前端設計和后端生產,讓總設計時間降低50%以上,下單效率提高了兩三倍,實現了效率提升、成本下降。
這是家居設計軟件的起步和發展階段,戰場主要集中在設計和生產的效率提升上。
戰場延伸:智能制造時代,百億企業批量出現成為可能
中居業走到現在,信息化只能說剛剛邁出了步。信息化程度的定制家居領域也只是剛剛完成了前端云設計軟件的普及。
更大的提升空間其實在于前后端的數據打通,而核心就在于產品的數據化。只有產品實現數據化了,接下來的一系列流程有了連通的基礎。具體來說,當產品實現了數據化,那么從模型設計到打樣(定制柜體不需要這一步),到生產過程中的開料、切割、油漆甚至包裝、銷售和交付安裝,都將能夠幫助企業沉淀海量數據。
在此基礎上,家居企業將能夠基于數據進行分析優化,探索各個工序之間如何的減少人工干預,如何讓各工序的機器設備操作程序能夠數據互聯,以及如何通過持續沉淀的大數據來不斷改進生產流程,提高人效、坪效。
實際上,這就是家居產業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基本要求和底層設施。目前,三維家通過多個模塊的自主研發——3D家居云設計系統、3D家居云制造系統以及應用于設備的數控系統,基本搭建起了產業互聯的基礎設施。
從產品數據化開始,三維家將幫助企業將數據貫穿到營銷、設計、生產的全流程,實現互聯網化的產業協同,提高整個行業在生產、銷售、服務等環節的效率。家居企業則可以專注于前端品牌和渠道的打造,后端生產通過數據協同實現智能制造。
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受制于大多數家居企業多年的制造天花板將不再是是難題,百億產值的企業將有可能規模化的呈現,而不僅僅是少數企業的“一枝獨秀”,并進而促進中居業的集約化趨勢更加順利的完成。
門店、工廠、消費者全鏈條連通,千億級平臺企業有可能出現
在家居業,能夠稱得上“消費者品牌”的應該僅宜家一個,它也是全球的營收過千億的家居品牌——2018年,宜家家居財報顯示全球營收超過3197億人民幣。
宜家的成功可以歸功于多個方面,強大的供應鏈管理、場景化的購物體驗等等,但非常重要的一點就在于,它以同一個品牌實現了全球各地的門店、工廠和消費者的連接。通過宜家門店,前端消費的實時數據可以不斷反饋到后端,幫助宜家更好的迭代產品、體驗甚至是商業模式。
中居業缺少的是什么?除了后端智造的不足,恰恰是這種從工廠到零售端的連接能力。目前幾乎所有的家居企業本質上都是B2C的零售代理品牌,企業直接接觸和服務的是經銷代理商,而很少有機會可以直接面對消費者。缺少了這個環節,家居企業要想做到千億級別幾乎不可能。
如何打破這個“死循環”?電商曾被認為是一個理想的平臺,它讓品牌次有機會直接面向消費者。但電商和線下門店體系的沖突始終未能得到良好的解決。線上線下的割裂將是一個長期的矛盾和困擾。于是人們將目光轉向了“新零售”,它的核心和關鍵一環,就在于企業和消費者的直接連接。
這樣的探索正通過各種方式不斷的進行中,家居軟件領域同樣沒有放棄探索。
不久前在三維家的C輪融資戰略發布會上,創始人蔡志森和阿里巴巴副總裁湯興共同宣布了一個“野心勃勃”的計劃——通過旗下設計生活類平臺“躺平”,三維家的企業用戶(包括門店)和設計師每天產出的近200萬張的效果圖,將通過上傳到躺平和消費者直接連接。而每一張效果圖的背后,都是一個個具體有價格的產品,并且未來這些產品將可以直接下單到工廠實時生產,實現真正的C2M反向定制。
這樣的目標確實非常宏大,大到一般人不敢想象。一旦生產—門店—消費的鏈路打通,家居行業極有可能誕生千億級的大公司、大平臺。
未來能否成功,一切都還不敢說。不過有人敢于踏出這一步去嘗試,對過于平淡的家居業來說應該值得鼓勵和期待。
押注未來,三維家和酷家樂一個向左,一個向右
家居軟件這個賽道,至少有30家以上的企業在不斷探索。各家企業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專注領域。不過,經常被拿來比較的是三維家和酷家樂。廣州和杭州,一南一北,值得玩味。
不過從筆者所了解到的信息來看,兩家企業目前應該只是短暫的“相遇”,在未來會走向截然不同的道路。所謂“相遇”,是二者在家居3D云設計的市場有著明顯的競爭關系。
相比來說,酷家樂有著更明顯的互聯網基因,在界面和操作的友好性上面備受認可,這也源于其早期專注于免費家裝設計軟件的原因。
而三維家則具有更強的產業基因,產品早期主要聚焦于解決企業生產運營效率問題。雖然開辟了3D云設計軟件的藍海,由于帶著濃厚的“理工男”印記,云設計軟件操作便利度上略有不足,但卻精于各種定制參數,在后端制造領域更有發言權。
到了到,單純的門店銷售工具已經不能滿足企業進一步的效率提升和更大競爭優勢的需求。于是在布局上,兩家企業開始出現明顯的分化,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家裝消費連接平臺VS產業互聯網平臺
家裝的所見即所得依然是產業的痛點,也是酷家樂早期的優勢所在。在面向未來的布局上,酷家樂在3D云設計軟件的基礎上,提高業主、設計師和企業的三方互聯,也就是“以設計為入口,鏈接業主、設計師和家居企業,打造連接行業各個環節的生態平臺”。
而三維家則選擇扎根于家居產業的各個環節進行數字化、信息化的改造。它已不再局限于3D云設計平臺,更加深入的切入到了生產端,進化成為家居行業的產業互聯網平臺。
通過3D云設計系統、3D云制造系統和數控系統的產業互聯網平臺等,將家居產業各個節點數字化,讓家居產業營銷、設計、生產、交付的整個過程變得更簡單。
2、家裝設計師入口VS消費入口
流量來源是整個家居家裝行業關注的問題。
酷家樂以云設計和BIM裝修軟件切入,提供基于家裝需求的流量入口。為此,酷家樂在今年提出了“大運河計劃”,計劃讓1萬家家居企業實現商品、信息的互聯互通,讓用戶在每一個場景都得到“所見即所得”體驗。此外,為連接消費者和設計師、廠商,酷家樂啟動了“到店購”業務。
不過該項目實行一段時間后效果不明顯,原因大概在要求比較高:首先要求設計師必須要成為到店購的加盟設計師,其次設計師要與該品牌合作。
而三維家這邊,則將消費入口鋪得更廣、更具針對性,面向裝修消費者提供直觀、可實現的設計方案。除了“逛逛美家”的裝修設計及生活分享社區服務平臺,三維家與阿里躺平的深度合作也將帶來更為廣闊的空間。
躺平設計家的海量用戶與三維家會員企業所產生的海量設計方案,二者的精確匹配和實時在線購物的便利性,將極大的釋放消費潛力和門店、家居企業的潛能。
3、整裝工具賦能VS整裝供應鏈平臺賦能
整裝無疑是整個行業的大趨勢,雖然完整的、可復制的成功案例還很少見,但整個行業對整裝的布局已經走在路上。酷家樂和三維家自然也要提前布局,但方向又有很大區別。
酷家樂基于其云設計軟件的能力,以“酷家樂云設計”、BIM系統和“大運河”3個工具為整裝企業賦能。簡單來說,就是幫助整裝企業解決設計、施工和產品銷售的問題。其核心在于解決信息化的問題。不過大運河計劃受挫,BIM軟件還未占優勢,前景尚待觀察。
而三維家則在云設計和BIM軟件之外,構建了一個深度服務裝企的S2B供應鏈平臺,也就是至愛智家。簡單來說,至愛智家在各城市建立實景化的服務中心,為會員企業提供包括營銷、量尺、設計、訂單、配送、安裝、售后等一系列服務。
對于致力于整裝賽道的企業來說,三維家不但提供了整裝施工和交付的各種工具,也成為家居品牌布局未來整裝渠道的重要通道,如和歐派以產品入駐至愛智家。
總體來說,酷家樂和三維家在云設計軟件的路口相遇,打了個照面后各自奔赴不同方向。前者堅守自己的“家居設計軟件”,而后者則走向了更深的產業互聯、行業信息化基礎的方向。
筆者和三維家創始人蔡志森有過幾次交流,可以明顯的感覺到他對家居產業的專注和熱愛。從大學畢業到沉浸家居業近二十年,同行常常親切的稱呼他為“老蔡”。他不僅是個技術迷,同時身上也有潮汕人明顯的“闖勁”,敢想敢做,兩次“剃光頭”的故事也常為人所津津樂道。
觀察總結
家居軟件這個曾經分散、碎片化的領域,隨著行業的發展正在走向新的階段。3D云設計軟件的市場催生了一些明星企業,而在更廣、更深的領域,能夠幫助中居行業實現智能制造,以及打通生產和消費壁壘的全鏈條連通模式,可能為行業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釋放更多潛能。
不管如何,這個行業的未來發展既需要腳踏實地的做好產品,同時也需要仰望星空,探索更多具有想象力的模式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