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房子是單位給分配的,房地產隨著經濟制度的改革,走進市場,于是波瀾壯闊地發展了幾十年。
房子由小變大,由遮掩到透明采光,由粗制濫造到質量可靠再到工業設計,從注重花園休閑、健身學習、停車位等競爭上升到室內的硬裝飾競爭。一脈相承,一系演化,都是在為消費者更加舒服、節約時間、節約成本而服務。
在軟硬件都比較完善的當今房地產市場,下一個突破口在哪里呢?要知道,房地產市場不會永遠那么火熱,因為會違反事物發展規律。當存量市場越來越多時,必然讓競爭上升到更高層面和更多維度。房地產市場紛紛瞄準了大家居市場。
家居行業的演變脈絡
家具本來是為了放置衣物器具而用的功能性家什,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用什么款式的家具,用什么材料的家具,由低級向的需求發展是必然之趨勢。
由水泥地到了地板磚,由地板磚到了地毯,由地毯到了木地板,木地板開始上墻,布藝開始上墻。凡此種種,我們的家也越來越精致。人,無非還是吃喝住行用的幾個需求,只是在不同的維度上實現罷了。望遠鏡是眼睛的延伸,汽車是腿的延伸,電話是耳朵的延伸,家居是住的延伸。
大家居趨勢
由此住的延伸,竟然創造出了一個巨大的市場。有人說,產業是房地產,這沒錯,可是第二產業呢?汽車?家電?食品?都不是,是大家居。但是,家居行業的技術門檻很低,有家具界老板說,別說有錢能做家具行業,就是沒錢也能做。各種供應商一招集,拖欠工人工資一兩個月,資金就能流轉開來。
由于家居行業的低門檻,形成了“大產業,小品牌”的產業格局。近幾年,在地板、瓷磚、軟體家具、木門等領域雖然有上市公司,但仍然不能像電器、食品、汽車等行業一樣,高度集約大工業化生產,終沉淀出十余個品牌。
大產業小品牌的格局,衍生了一個奇怪現象,就是“渠道很強大”。因為沒有形成消費者認知的終端品牌(的企業實力弱),消費者買家具更愿意選擇較高端的賣場里的產品。
于是,各個貌似的品牌拼命往較好賣場里擠,賣場迅速跑馬圈地,成為更加堅實的力量。渠道很強勢,因為單個品牌弱;甚至更進一步講,經銷商也很強勢,導購員愿意賣哪款,哪款就很好銷,一句話就說明問題了。
在筆者看來,弱勢的是消費者。很多廠家和商家,對當今家居市場不好做而憤憤不平,埋怨市場,還很懷念以前那種“成天不在店里廠里就能大把掙錢”的日子。殊不知,那樣的商業環境才是不正常的。當下不好做,是你的生意不好做,是你跟不上時代了。
筆者接觸了一些大的經銷商,他們運籌市場的能力甚至到妙到毫巔。但是,在筆者看來,他們仍然會被時代拋棄,他們仍是依靠品牌資源、資金資源、人脈資源而賺錢的,沒有回歸到產品本身、服務本身、性價比本身、附加值本身。
在舒適區,是沒人愿意改變的。馬克思說得很對,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推動社會進步的是技術的發展。當你的質量不好時,有更好質量的了;當你還在店里時,人家已經開始跑小區了;當你還在廠里時,人家已經去參加展會了;當你還在以人力為主時,人家已經上加工中心了。
這些個進步,讓格局發生著轉變。這還不是厲害的,各種網絡銷售、手機應用、各種商業模式的直采,無處不在地蠶食著原先的蛋糕。這是互聯網商業環境下對每個產業,每個商業模式的洗禮,就是生產關系的再變革。
以前的小品牌有個規律,先去深圳看展會,看完展會自己模仿生產,再參加地方展會。四川成都展會上的新品一參展,第二天,各地的仿品即上市?,F在不行了,誰仿誰死,不是打假,是市場不認可。
在以前,小品牌仿造,還受到區域固有資源的保護。而現在,物流不是問題,信息交流不是問題,品牌營銷不是問題,產品成本不是問題,人力成本不是問題,已經全國一盤棋了,小品牌不創新,不具備個性,注定誰仿誰死。
一方面,大品牌集約化工業化生產越來越具備優勢,小品牌創新的成本越來越高,被邊緣化;另一方面,消費者的認知渠道與認知水平越來越高(以達芬奇家居事件為開端),你很難憑空創造一個高端品牌,坐收漁利。
消費者要的是更實惠,更耐用,更具有個性化,更環保的產品。大產業小品牌的格局,貌似在發生著品牌邁進的路子,只是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滿足不了城市化進程,滿足不了龐大中產階級進階的需求。
如果你強,你當大哥,咱們一起做,這便成了產業發展脈絡的出路。而房地產行業的競爭也走到了打通大家居的這一關。就連天貓與京東都已看到大家居產業背后的巨量財富,割據之勢再起。
合二為一的大勢演變
房地產行業與消費者直接相關,更懂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不了解家居行業,面對琳瑯滿目的家居產品,往往聽人說的,這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家居品牌受到渠道強勢品牌的盤索,但又不能言。
那么,由房地產商發起,聯合眾多廠家來提供統一化產品,在N多配置里面供消費者做個性化選擇,不是一條很好的出路嗎?正是。
所謂的個性化定制,不過是把數據集結起來,再做集約化生產,只是數據采集與分配的轉變。在自由經濟領域有個觀點,凡是影響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交易之中間環節,都會被自然淘汰。那作為有用無用的家居賣場的地位顯得尤為尷尬。
讓我們再捋一捋思緒。存量市場內房地產商為求得競爭力,只能向更高層級和更廣維度領域為消費者提供服務;大家居領域逐漸沉淀出集約化大工業化生產的品牌,受渠道商的壓榨敢怒不敢言;終端消費者的認知水平和需求水平在提高;互聯網技術讓信息溝通更直接,產業開始透明化。
當房地產商拋出精裝房這一深度概念時,是數家歡喜的大格局。歡喜的是消費者,因為有大地產商的備書,因為牽涉到眾多消費者,大地產商必然謹慎從事,因為訂單額巨大,參與的各方必然是大家居行業質資源。凡是沒有用的都會被淘汰掉。
精裝房的底層邏輯
筆者總是喜歡談論底層邏輯,在紛繁纏繞的糾結中,找到發展脈絡。事實上,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人人都能享受信息透明帶來的利好。凡是不利于節約成本、提高效率、增進體驗的存在,都會不復存在。這里的成本包括有時間成本、資金成本。用這個底層邏輯去套,沒有一個不是按照這個規律發展的。
現如今,消費者能夠去家居賣場買家居的時間極其有限,誰還會花上的時間去游逛。更何況,去賣場內買的東西并沒有一個強大的信心依據來源。
精裝房是房地產商整合大家居行業質資源,運用大數據管理,大訂單集采,大數據分析滿足個性化需求,為消費者節約時間成本、資金成本。這不是誰誰誰的高明決策,而是社會趨勢演變到了,有人看懂了,這是畫龍點睛。
可以肯定的是,精裝房的下一站,定讓體驗更美好。(來源:億歐網)
相關閱讀推薦:
互聯網一統天下?家居業一眾商家反攻線下
家居“為生活”解痛點 家居消費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