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您買了房,近需要裝修嗎?”“我們現在搞活動,所有建材都是廠價!”近日,市民李女士致電廣廈熱線82205019反映,新房交房以來,半年內她接到了家裝公司、建材商家等來電300多個,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其實,有類似遭遇的市民不在少數。那么這些企業是如何獲知業主信息,又是誰泄露了這些信息,市民又該如何維權?對此,記者展開了調查。
現象 買房后,家裝電話“不請自到”
李女士說,她買的房子還有幾個月才交房時,裝修公司和一些建材商家已“未卜先知”,電話一個接一個地打來。“正式交房后,3天內就收到10多個推銷短信和電話。”雖然她不斷婉拒,仍有新的電話不斷打來,且不分晝夜,嚴重影響到她的正常生活。
市民孫先生曾為避免重復接聽推銷電話,標記了每一次打來的家裝推銷號碼。記者在他的手機通話記錄里看到,標明“裝修電話”一欄里已有80多個號碼,如果再加上之前拒接的,總數超過百個。“我都入住2年了,還能隔三差五收到裝修公司的推銷電話。”孫先生說。
更讓業主們害怕的是,這些商家不但知道業主的姓名和電話,還知道新房的地址、面積、戶型等信息。業主意識到,這是自己的個人信息被泄露了,但這些信息是怎么被家裝企業拿到的呢?
調查 家裝企業獲取業主資料途徑多樣
一位從事裝修行業的人士透露,由于家裝市場競爭激烈,為了獲得業績,企業會花錢買業主資料,一般一條信息5-10元不等,手的貴,名單價格與業主樓盤的地段、定位有關。
有的中介機構或裝修公司會主動和房產公司的銷售部聯系購買;還有個別樓盤銷售完后,裝修企業能從樓盤解雇的臨聘人員手中獲取信息;有的物業公司為了牟利,也可能出售業主信息。“這些交易都在私下進行的,業主難以找到證據,家裝行業內還經常共享資源、轉賣客戶資料,這都是已公開的‘潛規則’了。”該人士說。
在采訪中,大部分市民表示難以接受這樣的營銷方式,裝修更信任朋友介紹或找信得過的品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裝修負責人也認為,過去電話營銷確實有效,但近年來電話營銷的成功率低,不過仍然沒有放棄。
維權 增強保護意識,簽訂保密協定
對此現象,湖南睿邦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劉明律師表示,未經業主許可泄露其不愿公開的個人信息,屬于侵犯業主隱私權的行為。業主是消費者,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的經營者除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外,還會受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的處罰。
劉明律師說,遇到騷擾電話,業主可通過向消協、工商等主管機關投訴舉報;因推銷電話騷擾遭受侵害的,可搜集相關證據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如果發現個人信息系被非法竊取、獲取、出售的,可選擇向公安機關報案追究相關單位或人員的刑事責任。
在實際生活中,“提高自我信息保護意識為關鍵。”劉明建議,業主可要求在簽訂購房合同時附加個人信息保密條款,日常生活中注意保護個人隱私。
相關鏈接
面對裝修電話騷擾,你會怎么做?
@讀者趙琴:直接說已選了某個公司,在施工了,比較有效。
@業主李長德:起先很反感,后來找到點當“上帝”的感覺。現在是理解+同情,這個年頭討生活都不容易。
@網友吳先生:明確告訴他們不要再打電話過來,自己有需要他們的時候會主動聯系他們。那些死纏爛打的,就說要報警了。(來源:長沙晚報)